我在县城长大。这个选题来源于一次高中同学聚会,一名考研失败转战考公的同学,奋力挣扎多年后顺利上岸,一年内迅速完成相亲、买房、结婚一系列人生大事。之后我发现了许多有类似经历的人。在县城,编制似乎成为一道门槛,迈过去就被人认为人生一马平川,没迈过去就被“卡住了”。
此前,我曾撰写过一篇关于大学毕业生打零工的文章,一名受访者告诉我,一旦迈出去,就会发现人生并非既定的轨道,而是一片旷野。可为什么对于这群县城考编青年来说,人生却走成了轨道?
我开始探寻那些在县城被考编之路绊住脚步的年轻人。在交流中,我感到他们对未知的迷茫与恐惧,许多受访者提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时,常常会用到“听说”这个词,“听说大城市生活压力很大”“听说竞争很激烈的”“听说行业门槛很高”……
这不禁让我回想起曾经的自己。在县城长大,我也曾盲目跟随着父母的意愿,选择了看似稳定的档案学专业。大四的前半年,面对即将毕业的恐惧,我慌忙赶路,选择了那条人多但安心的考研之路,每天披星戴月,看似很勤奋,内心却十分茫然。可我依然对于人生的其他可能性选择性忽视,因为“听说”那条路走的人极少,“听说”目前还没有人成功过……
现在想想,将稳定的生活看得过于理想化,把人生的可能性置于他人的经验之上,如“小马过河”的故事一样,缺乏亲自尝试的勇气,人生自然看不到旷野。
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以及很大的勇气才决定停下我“勤奋”但迷茫的脚步,探寻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。最终,我确认了自己对于新闻的热爱。那一刻,我明确了自我价值,并为此不懈努力至今。
然而,时代在变迁,如今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。在写作稿件时我也曾一度犹豫:在这个人人都追求稳定的时代,人生是否仍然是一片旷野?我是否还有资格鼓励他人去探索未知?
在采访陷入僵局时,我想起了之前一位采访对象,一个原本学习酒店管理却热爱传媒行业的女孩。她在遭遇周围人反对的情况下,选择短暂地“脱下长衫”去饭店做服务员。最终,她明确了做传媒的目标,通过尝试不同的短视频风格,成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,并凭借这个账号获得了一家传媒公司的offer。
2023年初,在社交媒体上,一名女生对着镜头讲述自己毕业多年的经历,她为了追寻编剧梦想,尝试过各种工作丰富人生体验,还去火锅店打工,不断试错下,虽然她的存款只剩5000元,但她依然坦荡地面对镜头说,“只要你身心健康,那么人生足够开阔,选择依旧很多”。
我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,我之所以犹豫,是因为天然地预设了稳定就是比波折好。可稳定的人生真的比曲折的人生好吗?也许就是有人更喜欢稳定,有人更喜欢不确定性呢?
抛开那些偏见且狭隘的预设,真实地面对自己,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。正如余华在《活着》中所说,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,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。
每一代青年有每一代青年要面对的困难,并非所有难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案。我希望通过这些写作,让更多青年用热情的行动、踏实的态度去寻找答案,并去思考,我们应该如何度过余生?鼓励每个人都用一生去寻找答案。但请大家相信,人生一直都是旷野,无论在哪一年。